作家贾平凹给一个玩石头的朋友写过一句话:“人可以无知,但不可以无趣。人可以无爱,但不可以无好。”
这话简直就是照着李观云的人生写的。
如今71岁的李观云,没在家里带孙子享清福,反倒一头扎进广州郊区,非要亲手把自个儿收藏的上万块石头,搞成一个谁都能来逛的奇石馆。
这事儿在他看来,也就那样,不过是人生清单上又划掉一项。毕竟,这老爷子63岁那年,可是单枪匹马,蹬着自行车,用29天征服了2120公里的川藏线。
铁饭碗哪有石头香
李观云这一辈子,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,却又都走出了自己的调调。1951年生在广东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日子不富裕,但也不愁。
他从小就对机械着了迷,家里那根独苗手电筒,就是他最早的“研究对象”。家里的桌椅板凳一坏,嘿,他的舞台就来了。
1968年,时代的大浪把他从省重点中学,一下子拍到了雷州半岛。成了知青,在国营农场开荒割胶,那滋味可不好受。
原始森林里,又闷又湿,凌晨四点就得摸黑上山,一干就是大半天。
可近十年的苦日子,愣是把他磨成了一块硬骨头。他那爱捣鼓机械的天赋,在这儿派上了大用场,改良农具那是手到擒来。
靠着这手艺,他从割胶工干到了拖拉机队,最后进了修配厂当上技术骨干。
1977年,他总算回了广州,还考进了建筑工程学校,正儿八经学起了建筑机械。毕业后进了国企,凭着过硬的技术,一路做到了机械处主任,捧上了金贵的“铁饭碗”。
可安稳日子过久了,他骨子里的那点儿野劲儿又冒头了。1991年,改革的春风吹来,他看着满城都是大工地,心一下就活了。
说干就干,他把铁饭碗一扔,下海办了个塔吊厂。那几年,广州的高楼跟长蘑菇似的,他的塔吊根本不愁卖,生意火得一塌糊涂。
捡石头差点把命丢了
可好日子没过几年,到了1995年,干塔吊的人越来越多,国家标准也越来越严。李观云觉得这钱挣得悬,索性大手一挥,关了厂子,那年他45岁。
一次看石头展,他彻底陷进去了。那些千奇百怪的石头,没经过一点人工雕琢,却比啥都好看。他一下就明白了,这玩意儿有搞头。
从此,他就跟石头杠上了,魔怔了一样。朋友们都开玩笑,叫他“石疯子”。
听说哪儿有好石头,油门一踩就出发。刚开始不懂行,冤枉钱花了不少,但这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,一头扎进去学。
没过多久,他就从门外汉修炼成了专家,还考下了全国首批“中国观赏石一级鉴评师”的资格,全国也就三十来号人。
他的收藏也越来越牛,甚至首创了“满汉全席”食品石的概念,硬是凑齐了200多道“菜”,全是石头。
1997年,贾平凹来广州,经人介绍,摸到了李观云的“奇石小观园”。
虽然那时候他的收藏还不算顶级,但那摆满三层小院的上万块石头,还是把贾平凹给震住了,第二年就欣然为他的书作序。
为了找石头,李观云的车轮开始丈量中国。寻石的路,也让他彻底爱上了远方。
2005年,54岁的他开着一辆吉普,一个人,花79天跑了三万五千公里,硬是把中国的边境线给绕了一圈。
那会儿的边境路况,差得没法说,尤其在西藏阿里,白天雪一化,路就变成了河。没导航,就靠一张破地图。有次差点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,转了俩小时才出来。
当然,路上也有奇遇。他随手买了一块像盖子一样的石头,后来心血来潮,跑到卖家说的后山,你猜怎么着?竟找到了另一块能跟它严丝合缝的“底座”。
原来它俩本是一体,被地质运动分开了,如今竟在他手里破镜重圆,这缘分,绝了!
但寻石不总是浪漫。有一次在哈密戈备,车队开进一个几百米深的大沟里,等捡完石头抬头一看,懵了,找不到出去的路了。
更要命的是,一辆车抛锚,另一辆去拖它的车也陷进了沙里。最后只能忍痛扔下一辆车,丢掉大半石头,才在天亮时逃出生天。
还有一回在大兴安岭,车子失控翻了两个滚,车都快散架了,他却毫发无伤,你说神不神。
63岁单挑川藏线
汽车到不了的地方,才藏着真正的宝贝。这个念头,让李观云在花甲之年,又干了件更疯的事——骑自行车。
62岁那年,他突然爱上了骑行,一年就干了六千公里。其中一次环台湾骑行,让他记忆犹新。
当地人的热情,让他到现在都觉得暖心。问个路,人家不仅给你指,看你在下个路口还犯迷糊,竟专门追上来,一直把你带到对的地方。
骑行上了瘾,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。63岁,他放出话来:要一个人,从成都骑到拉萨。
这条川藏线,光是4400米以上的高山就要翻十座。原先约好的一帮哥们儿,一听这个,全打了退堂鼓,最后只剩下年纪最大的他。
在成都武侯祠,他给自己办了个简单的出发仪式,然后跨上车,头也不回地踏上了那条孤独的天路。
最险的一次是在业拉山,那段路有“怒江72拐”之称,40公里的连续下坡,旁边就是万丈悬崖。
就在最后一个拐弯,他的刹车突然失灵了!千钧一发,换别人早吓傻了,他却异常冷静,迅速压低身体,用两只脚在地上死命地摩擦减速,硬生生把车蹭停了。
他坐在路边,心脏咚咚跳,喘了好半天粗气才缓过来。最后,还是靠自己把刹车修好了,才敢接着往下走。
除了危险,就是孤独。有一次爬高尔寺山,顶着能把人吹跑的狂风,加上高原反应,他感觉自己肺都要咳出来了。
四下望去,一个人影都没有。那一刻他真想放弃,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,咬着牙,一脚一脚地蹬到了山顶。
当他站在山巅,把自行车高高举过头顶时,所有的累、所有的苦,一下子都值了。
结语
从川藏线回来,这老爷子好像更来劲了。他开始写书,一口气写了十一本;还玩起了短视频,把自己的每次冒险都拍下来。
现在,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把他那个“奇石小观园”,变成一个真正的公共景点,一个广州的网红打卡地。他说,那些石头,有些可能很值钱,有些也许不值钱了,但每一块都是他拿命换来的故事。
回看李观云这一生,从知青到老板,从“石疯子”到探险家,他总能在人生的不同路口,找到让自己热血沸腾的事儿。
岁月可以在他脸上刻下皱纹,却拿他那颗永远好奇、永远折腾的心没办法。这老爷子用自己的人生告诉你,只要心里那团火没灭,不管多大岁数,都能活得热气腾腾。
什么是场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